肝功能检查
来源/发布:郎溪县人民医院 日期:2012-10-24 浏览:3355次
在常规体检中,肝功能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。有人会问,什么是肝功能检查,肝功能检查究竟都有哪些作用呢?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。
肝脏的生理功能极为复杂,因此肝功能检查种类繁多,医生常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检查项目来了解肝功能,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(血清蛋白、白蛋白/球蛋白比例)、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(血液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)、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等。
目前,我们医院检验科开展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分为Ⅰ组和Ⅱ组。Ⅰ组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﹑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﹑总蛋白﹑白蛋白﹑总胆红素﹑直接胆红素。Ⅱ组项目是在Ⅰ组的基础上增加碱性磷酸酶(ALP)﹑γ-谷氨酰脱肽酶(GGT)。
我们先说一下肝功能检查的注意事项:必须在空腹时抽血检查。空腹时间一般为8~12小时,对于初次检查肝功能者,更应如此。抽血检查前一天最好禁酒类。肝功能检查多项内容测定值与饮食有一定关系。如饮酒,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。
肝功能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:
1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:正常参考值0~40U/L
增高:急慢性肝病,胆道感染,胆石症,急性胰腺炎,急性心肌梗塞,心肌炎,心衰,肺梗塞,流脑,SLE,儿童,寒冷,过度劳累,剧烈运动,溶血反应。
2、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:正常参考值0~49U/L
增加:心肌梗塞,各种肝病、心肌炎、胸膜炎、肾炎、肺炎等。
3. 总蛋白: 正常参考值60.0~85.0g/L
增加:高渗性失水,多发性骨髓瘤,阿狄森病,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。
减少:慢性肝病,肝硬变,慢性感染,慢性消耗性疾病,长期腹泻,肾病综合征,营养不良等。
4、白蛋白: 正常参考值35.0~55.0 g/L
增加: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。
减低:肝病,肾病,营养不良等。
5、胆红素总量:正常参考值0~26.8μmol/L
胆红素总量增高、间接胆红素增高:溶血性贫血,血型不合输血,恶性疾病,新生儿黄疸等。
胆红素总量增高、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:急性黄疸型肝炎,慢性活动性肝炎,肝硬变,中毒性肝炎等。
胆红素总量增高、直接胆红素增高: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,胰头癌,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。
6、直接胆红素(SDB): 正常参考值0~6.4μmol/L
临床意义:同上。
7、碱性磷酸酶: 正常参考值34~114U/L
增高:阻塞性黄疸、肝硬化、肝坏死、恶性肿瘤、变形性骨炎、成骨细胞癌、佝偻病、骨软化、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、肾小管性酸中毒、遗传性磷酸酶过多症等。还有多种药物可使碱性磷酸酶增高。
减低:常见于重症慢性肾炎、贫血、恶病质、儿童甲状腺功能不全或减退、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、营养不良、呆小症、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。
9、γ-谷氨酰脱肽酶(GGT): 正常参考值11~49U/L
升高主要见于胆汁淤积和肝内占位性病变,对肝病的特异性不如ALP。有人认为GGT可作为肝病的一项敏感筛选试验,如血清GGT正常几乎可否定肝病。
但是肝功能检查也不是万能的,有一定局限性,以下三点必须加以注意:
①肝功能检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限度,而且肝脏代偿储备能力很强,因此肝功能检查正常不一定没有肝病。
②肝功能检查中的有些指标缺乏特异性,所以肝功能异常也不一定就是肝病。
③血清酶的活性是一项很重要的评判标准,但它不反映肝脏功能,酶的指标只是对肝细胞完整性的估计。
总之,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;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,还必须结合病史、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,全面地综合分析。